最新(通)Announcement(告)最新

2007.1.7
各位同學,請注意(並請科代表及各組組長傳達消息予同學):
一.第四階段的報告,請於三月二十四日前上載;
二.最後一部份,即第五部份,需於四月二十一日前上載;
三.全文請各組於四月二十一日前依下列指引作整理,並於五月十三日前列印釘裝交科代表
全文定稿指引如下:
1.請作必要的文字字數整理,全文以五千至一萬字以內為宜(不包括參考文獻);
2.請作必要的句子、用詞、錯別字等的檢查及修改
3.請按A4大列印,並制作硬皮封面底,並於影印公司釘裝
4.影印並釘裝數量:組員人數+2
5.內文格式將於四月份上載於網站,請屆時同學按之進行整理。
6.最後將選出三份優秀報告,於特定時間進行校內公開簡報,詳細未定。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黃SIR..有野問

我想問下黃SIR你有冇D咩網址係關於澳門同香港發展轉變既網呀??
因為我地驚我地既數據唔正確呀(好似填海造地既面積)呢D咁~有冇咩可信任既網址提供呀??
仲有呀~文獻哥度呢??
係咪只需要係資料性既野黎就得架啦~
唔需要有研究討論既成份包括在內?>...

請解答~~十分感謝!!!!!!!!!!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探討非再生能源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釋
緒論
從西洋經濟思想史可以發現古典學者持續不斷地探討人口一直增加、人類慾望無窮而自然資源相當有限之問題,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競爭顯然有日趨激烈之勢,所以當時經濟學者對未來的發展並不樂觀,甚至大多充滿憂鬱與悲觀;但是事後檢討經濟發展的實際經驗時,總是陸續有突破性的發展出現,而帶來新的發展希望。十九世紀中葉,生態學者更察覺到人類一直以自我為中心,建立人類的環境觀,並且形成人定勝天的「壯志」,因而提醒世人要重視人類和萬物之間的依存關係;但是至今,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和瞭解仍然相當有限,而且大多局限於利用週遭的自然資源從事生產或消費,以滿足無窮的慾望,至於生產或消費過程中所產生之廢棄物,大多沒有回收再利用的理念,只是消極地依賴自然界的同化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將這些廢棄物分解,降低對人類直接的危害。因此,長期以來人類還是一直大量開發自然資源,而且在環境中累積廢棄物,此一趨勢未來恐將面臨自然資源耗竭及生態環境惡化之威脅,甚至斷送人類的永續發展。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自然資源的總量有限,無法承擔人口壓力而致經濟發展無望。人口不斷增加,優良的土地會為有能力的人先佔有、開發,其他人不得不去開發劣等土地或在已經開發的優良土地上,增加其他投入從事精耕,而精耕無法避免報酬遞減法則的規範,所以生產成本會呈上漲之勢。生產的增加取決於勞動、資本及土地,而勞動之供給與人口數有密切關係,人口增加並無阻礙因素,所以勞動不會構成生產增加之障礙;資本的增加則取決於可供儲蓄之財源的大小及儲蓄誘因的強弱,資本利潤越高則累積資本的動機越強,因此正常狀況下也不會構成生產增加的障礙;唯一真正能限制生產增加的是土地及其生產力.因此,我們不得不重視這仲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問題存在方面有很多,例如煤. 杰逢斯(1835~1882)成長於工 業快速發展的英國,當時工業革命所依賴的能源即煤礦,所以他觀察到社會大量消耗煤的現實,認為英國經濟的發展要看煤的供應而決定,而當時英國已經消耗掉不少容易開採且品質良好的煤礦,礦工開始要去開採不易進行的礦坑了,因此他悲天憫人地預估:不久的將來,英國所有的進步將停頓下來。
今日看到 杰逢斯當年對缺煤的憂慮似乎是杞人憂天或庸人自擾,但是當時煤的消費量的確是快速增加,而且其供應量來自於本質上是固定存量的資源(stock resource),對照於馬爾薩斯的等比級數與等差級數之競爭,他的憂心也是「其來有自,良有以也」。更何況1973年世界能源危機發生之前後,仍有不少的學者努力研究地球上原油及稀有礦石,究竟還可持續使用多少年?以因應經濟發展之需求。因此為了以後能有更長的時間能使用,我們要立即重視自然資源,好好保護,令下一代有一個好的環境生活.使想想沒有了非再生能源會是一個什麼世界?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西方福利經濟學的第一部代表作即庇古(1877~1959)的《福 利經濟學》,他因此被尊崇為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庇古從經濟福利的角度偵察出私人邊際成本和社會邊際成本之差異,因此他提出以課稅、補貼及國家干預等措施矯正市場機能,他的創見發展成為「外部性理論」的基礎,而他所提倡消除外部性的措施,更被稱之為「庇古稅」。但是再生能力不及於消耗力所造成,所以生產力與消費力不可能無止盡地提高,可見現存經濟成長模式的矛盾本質;另一方面,追求成長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更危及現代人及未來世代人之生存機會或生活品質,也說明了此模式不具永續性,對後代子孫造成「世代間不公平」(intergenerational inequality)的議題。我們亦見議應廣泛地推廣,應從家家戶戶做起,從小教育令他們應識到這一個重要性.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釋
非再生能源是指在短時間內不循環再生的能源,亦即是指化石燃料。現今世界上使用得較為普遍的化石燃料分別是石油、煤和天然氣。煤是近代工業最重要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為碳、氫、氧和少量的氮、硫或其他元素。煤是由有機物一生長在沼澤或河流三角洲之植物殘骸分解而成,現今世界各主要地區(1993年)之煤炭蘊藏量,以非、OECD歐洲、亞洲及大洋洲、及北美洲等三個地區所佔之比例最高,照目前的科技而言,煤炭約可採225年。 煤
石油源自動、植物殘骸,由於沉積岩之壓力,外加地下水之流動,油珠因而遷移進入多孔性岩層,此即今日所發現之油田。植物殘骸轉化為石油須歷經一百萬年以上,並得深埋於地底一公里以上之深度,方獲得足夠之壓力和溫度,但很少超過四公里深。照目前的科技而言,石油約可採34年。
天然氣是一種伴隨石油、煤產生的氣體。一般石油田的地層上方會形成一層天然氣層。在石油開採由地下取出時,由於壓力丕變也會使石油分解出天然氣。煤礦層是因動植物腐爛而形成,在腐爛過程中也會產生可燃性氣體,此氣體也是天然氣。所以說天然氣是石油、煤礦開採的另一項附屬生產品。照目前的科技而言,天然氣約可採60年。
我們這次研究的對象是澳門大眾,而「非再生能源」則會鎖定石油、煤和天然氣,我們會採取訪問或問卷調查的形式取得數據,想藉以探討一下大家對全球非再生能源短缺的危機意識有多強,我們在街道上訪問了一些人的意見.
题目分別是:什麼是再非再生能源?沒有了再非再生能源影響大嗎?(針對青少年)
訪問人數:40個人
結果:有5個不清楚.
有15個大概了解,但不清楚重要性.
有20個十分清楚知道,亦說出了多仲影響和推廣.

由此可見我們應馬上注重,畢竟這是全球目前最嚴峻,也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全球暖化」如何影響自然生態的研究報告

地理專題報告--「全球暖化」如何影響自然生態的研究報告

第一章 緒論
1 -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

全球暖化的成因,源於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被排放到大氣層裡。這些氣體就像一塊厚厚的毛氈,困住太陽的熱力,令地球的溫度上升。越增加氣體排放量便會令溫度越加上升。當我們的車輛和發電廠燃燒化石燃料時,這些氣體便會產生。

科學家從古代的冰層、海底沉積物、樹木及珊瑚礁的研究中,發現全球暖化的痕跡。全球暖化將危害到人類的存亡,因為它會帶來嚴重的風暴和旱災,令冰山溶化,海岸線升高,氣候改變,加速疫病的蔓延。車輛和燒煤的發電廠,是美國兩個最大的二氧化碳來源。砍伐樹木亦是令全球二氧化碳積聚的要因。 科學家指出,除非我們控制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否則二十一世紀末的平均溫度將會上升3至9度。






研究動機



我們知道溫室效應乃是因為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增高,以及大片森林無限度的濫墾、濫伐所造成。人類製造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為工業發展,例如發電廠發電所燃燒之廢氣、石化業的燃燒所排出的廢氣、工業製造的最終產物等,而砍伐森林的主要用途為造紙、開發工、商業或住宅區以及經濟作物的耕種等。種種的一切,始因於人類對環境的不尊重,過度浪費、不珍惜資源的表現,使得有限的地球資源,在過度使用的情況下,形成此種不平衡的現象。











2 -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過去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持續上升。因此透過研究和分析,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知道甚麼是「全球變暖」和「全球變暖如何影響自然生態」。因為大家都知道「全球變暖」這四個字對我們以及自然生態影響十分重要。並且近這幾年,因為全球暖化帶來的自然災害一步一步向我們逼近,而這些災害更帶來死傷無數的生命。所以,我們希望借著這次研究,可以令人們更加認識、關注這問題。


研究問題:
1 全球暖化到底是甚麼?

2 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成因是甚麼?

3全球暖化為我們帶來甚麼自然災害?

4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可以把全球暖化速度變慢?

5各個地方做了那些實際行動去改變全球變暖?

6通過這次研究報告,我們所得出的一些意見、結論。


3 - 研究方法、步驟


研究方法:


從互聯網、圖書管等找尋「全球暖化」如何影響自然生態的資料。然後討論和分析,利用問卷方式向本校高中三文組同學進行訪問。集合全部人的意見,找出「全球暖化」對生態的禍害,繼而總結成一份完整的報告


研究步驟:

1). 探討題目,找出「全球暖化」對生態有哪些影響。

2). 搜集相關研究報告的資料,然後和組員一起討論。

3). 設計問卷,由組員去訪問同學。

4). 整理問卷數據,然後組員再一起研究專題總結。

4 - 研究範圍、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

高美士高中文組

名詞解釋

  • 第二冰河期
  • 龍捲風
  • 海嘯
  • 厄尔尼诺现象
  • etc....

資料篩選:陳于文、詹倩如、劉嘉欣

資料考察:劉燕燕、盧美玉

問卷設計:全組

問卷調查:全組

問卷綜合數據:陳于文、詹倩如、盧美玉

問卷數據分析:劉燕燕、劉嘉欣

報告撰寫:劉燕燕

報告核對:全組

参考

http://webmail.ysps.tp.edu.tw/~hing/6233.htm

http://www.eco-op.org/cms/index.php?id=31,0,0,1,0,0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7/lotus25/6C.asp

http://www.bdes.chc.edu.tw/bdes/sahwe/new_page_11.htm

http://eslclgg.blogspot.com/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7/lotus25/6C.asp

高中年級對中國河流ge認識""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現今人們對中國認識很少...由其是對華夏民族起源的始祖----黃河""
河流是人類起源的一個重要角色,所以我們更應該要深入探討中國河流對我們的影響...眾所周知,人是逐水草而居的,所以河流對中國人的發源起著不少的關鍵!!
河流具有其獨特的發育過程及有限的生命週期,而老年期的河流藉著回春作用可以重複其發育過程形成侵蝕輪迴...河流對人類非常重要,曾是主要的交通幹線。今日的河流如果夠寬夠深,能行使大船隻,則仍是主要的交通幹線。許多河流都築有水壩,可以用來發電、灌溉,瀑布也可以利用落差來發電。現在即位來河流之利用著重於綜合開發,以避免由於某一種產業的開發,導致其他的產業與資源荒廢或受損。以下將會探討我們對中國河流認知到底有多少。
第二節 研究問題:
1 中國有幾多條大河流??

2 河流的總流出量有多少??

3)流出北冰洋的河流是那一條,它的全長是多少??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在今次的研究報告當中,我組首先會搜集中國各條河流的流向,全長,流量和經過那些城市等等,然後進行分析、討論,將一些特別、有趣、重要的資料記錄下來。我們還會利用問卷形式向本校的同學進行訪問,藉此收集人們對中國河流的認識,最後,我組取得資料之後,再進一步分析和總結。

研究步驟:

1. 首先,訂立主題.

2. 搜集相關研究報告的資料,然後,我組會進行資料討論會。

3. 完成研究資料後,我組會設計一份問卷,當中我們會討論和整理問卷內容。

4. 然後,我組是針對我校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

5. 問卷完成,所得的數據後,會進行整理和篩選。

6. 最後,研究專題總結。

工作分配:

資料搜集:全組

資料篩選:全組

資料討論:全組

資料整理:全組

問卷設計:全組

問卷調查;全組

問卷排版:全組

問卷分析:全組

撰寫報告:全組

全組總結:全組

地理專題報告-----全高中三年級對中國民族的認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研究背景: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 56 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燦爛的文化。56個民族包括漢族、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佤、畬、高山、拉祜、水、麼佬、東鄉、納西、景頗、克爾克孜、土、達斡爾、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等民族,漢族人口為1,042,482,187人,少數民族的人口數為91,200,314人,約佔總人口數的十分之一。由分布上來看,少數民族分布在中國大陸百分之六十的邊疆地區,相對於漢族而言,有著人口稀少、低度開發、資源豐富的特性。

研究動機:人們開始對民族意識逐漸薄弱,所以我們透過今次的報告,增加同學對民族的認識。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通過今次的研究報告,可以加深同學對中國民族各方面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令同學知道更多民族居住的地理環境、生活方活、交通運輸等等..

研究問題:
1.) 少數民族佔中國陸地面積百分之幾?
2.) 中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3.) 少數民族大多數分佈在什麼地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
在今次的研究報告當中,我組首先會搜集中國各地民族的相關資料,另外也會搜集它們的傳統服飾的圖片、飲食習俗,禮儀等等,然後進行分析、討論,將一些特別、有趣、重要的資料記錄下來。我們還會利用問卷型式向本校的同學進行訪問,藉此收集人們對民族的意識,最後,我組取得資料之後,再進一步分析和總結。

研究步驟:
1. 首先,訂立主題.
2. 搜集相關研究報告的資料,然後,我組會進行資料討論會。
3. 完成研究資料後,我組會設計一分問卷,當中我們會討論和整理問卷內容。.
4. 然後,我組是針對我校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
5. 問卷完成,所得的數據後,會進行整理和篩選。
6. 最後,研究專題總結。

工作分配:

資料搜集:朱潔霞、陳靜嫻
資料篩選:李翠雲、黃慧儀
資料討論:全組
資料整理:吳桐麗
問卷設計:全組
問卷調查;李翠雲、吳桐麗、黃慧儀
問卷排版:朱潔霞、陳靜嫻
問卷分析:全姐
撰寫報告:全組
總結:全組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
對象:高三文組全體同學
地點:高美士中葡中學

名詞解釋:
民族意識:一個民族因血統、語言、風俗習慣等相同,因此在政治、經濟、歷史的連繫上,產生共通的感情.其實這裏所謂的民族意識,所指的是人群分門別類之後,一群群體所具有的共同體意識。
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多居住在邊遠地區,生存環境各異,飲食習慣也大相逕庭。即使同一民族,由於住地不同,飲食習俗也有差別。但歸納起來,少數民族的食俗和漢民族的食俗相差無幾。也可分為日常食俗、年節歲時食俗、婚喪生娶食俗、禮儀社交食俗、信仰食俗等。

相關網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6%9C%8D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507021705140
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hslib/subject/an/ethnic.htm

導至全球暖化的成因及其後果

12A 第三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動機:
全球的氣候正在快速變化,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在未來21世紀,都是人類對抗全球氣候暖化衝擊的關鍵時刻。
研究背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拜技的發展提昇了生活品質,讓自己的文明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卻也同時為居住的地球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我們一面秏費心思追求更快更好的生活,一方面卻不知道要如何減低對環境帶來的衝擊。溫室氣體含量增加、空氣污染、酸雨、破壞臭氧層,都是最明顯的例子。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
全球暖化并不是單純的氣侯問題,它所牽涉的是水平面上、超級颶風的制造、物種的滅絕等問題。就連當代偉人霍金甚至說,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性,已經讓地球面臨的其他挑戰相形遜色。他說:「恐怖主義只能殺掉數百或數千人,但是全球暖化卻可能會奪走數百萬條人命。」

研究問題:
1 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2 反思電影《明日之後》所帶來的啟示。
3 提出如何有效減低二氧化碳排出的方案。
4 如何可從自身發起節約運動。
5 研究在不影響經濟發展下的抗暖方法的可行性。
6 研究美國為何退出《京都議定書》,以及研究如何增加其強制性和約束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
先從互聯網、圖書管等尋找暖化的成因、後果等所雖資料。然後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探究,為何暖化問題如此嚴重,大多數人們還是這樣不聞不問。在綜合以上資料後,各組員一起討論出問題的精結及其解決方法。最後便作成一份報告供人參考。

研究步驟:
第一步:確立為何要進行本次活動及其義意。
第二步:尋找所雖資料後,交由特定組員整理,然後再由組長作刪改。
第三步:制作問題給網絡和市民填寫,然後 交由特定組員整理,再給組長審閱。
第四步:拜訪專業人員並詢問其專業意見。
第五步:把所得資料整理後再交由組長進行再修定。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辭解釋
研究範圍:
澳門:本地居民(以青少年至老年人為主)
網絡:參與者不限

名辭解釋
二氧化碳(co2): 在溫室效應中占55%的比例。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六十億噸增加。
氟氯碳碳化物(cfcs): 約佔24%的溫室效應,目前增加速度最快。如使用冷氣機、電冰箱、滅火器等都含有cfcs的作用,同時此類化合物也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甲烷(ch4): 約有15%的溫室效應由此而生,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主要來自牲畜、水田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n2o): 約有6%的溫室效應由此引起,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微生物及化學物料分解所排放。
臭氧(o3): 來自地面污染,如汽車、發電廠、制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出來。
京都議定書: 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三之會議制定的。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組員分工:
潘穎思(10) 資料搜集,排版,刪定,制作.
林嘉恩(12) 資料搜集,排版,刪定,制作.
林季螢(13) 資料搜集,整理.
梁家榮(18) 資料搜集,資料傳送.
吳惠霞(22) 資料搜集,整理.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黃SIR...有嘢問..!!

黃SIR..我發現戈組訂立黎既題目係好難做....我地臨時想改一改題目..得吾得呀?

12A第1組!!

高美士同學對全球水資源缺乏與生活關係的研究

組長韋比度(23)
組員:張志忠(4),高京陽(11),溫偉明(25)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目前全球有40%的人口缺少淡水資源,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66%。

在過去的100年中,全世界耗水量比人口增長速度還快了兩倍。從1900年到1995年,全世界耗水量整整增加了6倍。

缺水地區包括地中海四周,主要是地中海南部、整個中東地區、巴基斯坦、部分印度和中國大陸的北部。此外,中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乾旱有時也會造成缺水問題。至於飲水問題,專家指出,主要發生在貧窮地區。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1. 要珍惜食水。
  2. 了解淡水資源缺乏的重要性。
研究問題:
  1. 政府對淡水資源缺乏實施什麼措施?
  2. 淡水資源缺乏對人類的影響?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首先我們會分工合作,在各方面搜尋不同的資料(如從互聯網,書本,報紙等途徑搜尋)!當然少不了訪問這方面的專家或老師們,得到資料然後加以分析,得出有用的數據,再利用這些數據去做一份問題去調查街上的人。得出結果後便大功告成 :)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
  1. 澳門人。
  2. 網友。
名詞解釋:
淡水資源:包括河水,湖水,地下水,融雪水等等..

分工:
資料搜集:韋比度,張志忠
資料篩選:溫偉明,高京陽
資料考察:全組
問卷設計:全組
問卷調查:全組
問卷綜合數據:韋比度,張志忠
問卷數據分析:溫偉明,高京陽
報告撰寫:韋比度

12B 第四組

從澳門放眼到世界
由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引申至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從人類誕生到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破壞範圍較小,總體看來,人與自然、環境與發展的關係基本上是協調的。而且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納和清除能力(環境自淨能力)。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 人口壓力
2. 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3. 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較發達地區嚴重,其原因是:
1. 環境承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
2. 經濟、技術水準落後
3. 發達國家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


工業革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加快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步伐。隨著許多國家走上了工業化的發展模式,片面的追求經濟增長,一味濫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使地球資源過度消耗,生態急劇破壞,環境日益惡化,人與自然的關係空前緊張,傳統的發展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如果繼續延用傳統的發展模式,各種問題的最終激化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人類必須重新做出選擇,尋找一條既能保證經濟、社會的發展,又能維護生態環境良性迴圈的發展道路。

環境保護是人類針對環境提出的積極對策,20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並未提出環境保護的概念。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日、美等國家出現了反污染運動,但仍比較狹義地把環境保護理解為只是對“三廢“的治理,是局部的問題。沒有把環境污染與整個生態危機聯繫起來,對其危害性與複雜性認識不足,也沒有把環境問題與社會因素聯繫起來,所以未能提出解決的根源。



參考資料:
http://www.xinzhiwang.com/education/tree/gaozhong/1/dili/2_17.htm

《環境保護於可持續發展》 7-5025-2809-1 作者徐新華、吳忠標、陳紅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0.1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世界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有著原則的區別,認識到環境惡化已成為全球性問題,理解環境問題實際上是發展問題,理解協調人類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創造人類美好的生存環境是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研究問題:
1、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
2、從《澳門環境狀況報告》分析澳門面對的環境問題。
3、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好處與壞處。
4、甚麼是可持續發展﹖
5、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是甚麼﹖
6、如何盡量解決面臨的環境問題﹖
7、為甚麼環境問題的核心是發展問題,而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先要解決環境問題。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
本組將會先從互聯網絡、報紙、雜誌等地方尋找澳門當前面對的環境問題,然後再拿全球的環境問題作為探討,研究為何發展中的地方總是環境問題特別多,而且人們又如何冷淡忽視這些問題。
為了得知澳門居民對環境問題的認知,本組亦會設計一份問卷來作為調查,而數據亦將會納入為本報告的其中一部份。
接著亦會在網絡上尋找其他文獻資料,再和自己觀察、詢問、調查的結果作為結合,然後歸納為一份報告。



研究步驟:
第一章:緒論 (2007年11月18日~2007年11月24日)
提交研究背景、動機、目的、問題、方法、步驟、範圍等

第二章:文獻探討 (2007年11月26日~2007年12月18日)
整理所得文獻資料,交給組長整理後,然後提交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2007年12月21日~2008年1月31日)
設計問卷,查訪路人,網上尋找資料等,然後把資料集合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2008年2月2日~2008年2月30日)
把之前所得來的資料集合後,經過刪改、校正後,再把資料重新排版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2008年3月4日~2008年3月31日)
在完成報告草稿後,重新檢閱一次,然後詢問同學、老師的觀後感和意見,之後再作修訂。



研究報告的分工:
資料搜集:王秋玲、黃遠紅、張偉傑
資料篩選:洪培華、洪婉華、林錦聰
資料考察:全組
問卷設計:全組
問卷調查:全組
問卷綜合數據:王秋玲、黃遠紅、張偉傑
問卷數據分析:洪培華、洪婉華、林錦聰
報告撰寫:洪培華
報告核對:全組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
澳門:本地居民 (包括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等)
網絡:其他地方的居民 (國家不定,以結果為準)


名詞解釋:

酸雨:正式的名稱應為酸性沈降,它可分為「濕沈降」與「乾沈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5%B8%E9%9B%A8&variant=zh-tw#.E9.85.B8.E9.9B.A8.E7.9A.84.E5.8D.B1.E5.AE.B3



全球暖化:氣候系統的改變來自自然或內部運作及對外來力量的改變作出的反應。這些外來力量包括了人為與非人為因素,譬如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及溫室氣體。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8%E7%90%83%E5%8F%98%E6%9A%96&variant=zh-tw#.E9.80.A0.E6.88.90.E7.9A.84.E5.BD.B1.E5.93.8D



水污染:人為或非人為,把油、垃圾等東西快速或滲入海水中,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或中毒等。


參考資料:
www.ipm.edu.mo/p_journal/2006/06_4/60.pdf


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基本概念:完整意義的可持續發展以當時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個方面可持續性的和諧統一。

可持續發展基本原則:1、公平性原則;2、持續性原則;3、對環境負責的原則;4、效率與公平相統一原則;5、共同發展的原則;6、和諧性原則;7、需求性原則。


參考資料:
http://www.sooxue.com/gxzs/jyz/200604/24735.htm

《可持續發展概論》編號:7-209-02541-3 作者:王信領、王孔秀、王希容 出版單位: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12;〉、l

12B第一組

冰川溶化使低海拔地區面臨被淹沒的危機
-----調查澳門市民對相關議題的危機意識研究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全球變暖(名詞解釋1)一直是國際間關注的問題。人類約有二百萬年歷史,氣候作為人類頼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根據科學研究,近百年來,全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導致海洋溫度增加、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窪地區(名詞解釋2)。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格陵蘭及西南極州的冰塊正在迅速融化、到了2100年、全球水位可能上升近二十呎、倫敦及紐約等數十個大城市可能會被淹沒、對數以百萬計居民構成嚴重威脅。
我組將會針對二十一世紀所面臨的全球變暖危機、導致南北極大量冰川溶化(名詞解釋3)、令海平面上升(名詞解釋3)、低窪地區被淹沒的問題作出探究。進而探討澳門這個小島將會受到的影響、且將會著力於澳門市民對該議題的反應或者建議上作出較深入的分析。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1. 了解全球變暖對某些地區及澳門的影響。
2. 加強本澳市民對全球變暖的關注。

研究問題:
1.澳門會在何時被淹沒?
2.澳門政府會對全球變暖問題實施什麼措施?
3.本澳市民對全球變暖問題有什麼意見?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組將會透過書本及互聯網上的文獻資料、對澳門被淹沒的時間作出推算;再透過本校老師及專家的意見,了解全球變暖對澳門的影響及政府對此問題的關注程度;最後,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選取約300名澳門市民接受調查,了解他們對全球變暖問題的認知程度、危機意識程度及對此問題所作出的改善措施。以下是本組的研究時間表:(備註:因為技術上ge問題,後補)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
(1)對象:本澳的青年人、成年人及中年人
(2)地點:澳門

名詞解釋:
(1) 全球變暖:地球變暖現象即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地處太平洋熱帶地區的海水大範圍異常增溫;這一現象造成了地球溫度的上升、使影響氣候的各種因素失衡,從而導致氣候異常。
(2)低窪地區(参考文獻1):是由美國科學地質學家發明的,意思是該地區平均高度低於地平線或水平線。在沙漠都有低窪地區,並不是指常有水災的地方就是低窪地區。
(3)冰川溶化與海平面上升(参考文獻2):由於地球持續變暖而令位於南北極的冰川加速溶化,如位於南北兩極和高海拔地區的冰河雪川。隨著近年地球變暖而出現融化跡象,而且融化速度之快,令科學家瞠目結舌;且當陸上的「冰原」和「冰河」,融入海洋後,則會令海水量和海平面升高,例如南極冰原,若完全融化,便足以令海平面上升60米。

参考文獻(備註:未完成,後補)
(1)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11502767
(2) http://www.life123.org/site/?m=20050825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從澳門角度看全球環境三大危機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背景:早在西元1896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燃燒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升高地球表面的溫度;比較之下,人類對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的問題,就顯得非常後知後覺,以至於今天南極臭氣洞一年比一年擴大,而且速度之快,幾乎令科學家們措手不及。化學&環保網 (2007年11月07日)正因為臭氧層破洞的關係,近百年來全球和中國的氣侯正經歷一次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它對世界和中國的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產生了並將繼續產生重大的影響,目前全球變暖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和科學界只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也是中國政府和科技界十分關心的重要問題。書:全球氣候變化---人類面臨的挑戰(2007年11月07日)

1872年英國科學家史密斯發現倫敦雨水呈酸性,首先提出“酸雨”這一專有名詞。現在,世界上形成了歐洲、北美和中國三大酸雨區。 酸雨,被人們稱作“天堂的眼淚”或“空中的死神”,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它會使土壤的酸性增強,導致大量農作物與牧草枯死;它會破壞森林生態系統,使林木生長緩慢,森林大面積死亡;它還使河湖水酸化,微生物和以微生物為食的魚蝦大量死亡,成為“死河”、“死湖”。酸雨還會滲入地下,致使地下水長時期不能利用。中國網(2007年11月07日)

動機: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上良好適宜的氣侯與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維持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因而防止氣侯向不利的方向發展,阻止其惡化是人類共同的任務和使命。全球氣候變化---人類面臨的挑戰(2007年11月07日)
全球環境三大危機對於人類的生存及發展存在着相當密切的負面影響。所以,對於全球環境三大危機的探討和關注,實在是人類不容忽視的工作。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透過研究和分析以上的問題,令我們了解及加深對全球環境三大危機的認識,同時想透過這份報告中的問卷調查,令更多人關注這個問題,知道它的嚴重性,因而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為保護地球作出一分力。
研究問題:
1. 澳門人對全球環境三大危機的認識
2. 全球環境三大危機的過去、現在、將來情況比較
3. 為什麼(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酸雨)會成為”全球環境三大危機”
4. 人們做了甚麼補救方法
5. 全球環境三大危機會造成的影響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
1. 資料搜集:互聯網、書、地理雜誌、報章
2. 訪問:老師、學生、專家
3. 問卷調查:路人、家人、學生


步驟:

第一章:緒論
   2007年11月10日:開始搜集資料
2007年11月11日~12日:資料整理
2007年11月13日~14日:資料分析
2007年11月15日~20日:撰寫報告
   2007年11月21日~23日:核對報告
第二章:文獻探討
   2007年11月26日~28日:搜集資料(互聯網、書、地理雜誌、報章)
   2007年11月29日~30日:資料整理
   2007年12月01日~02日:資料分析
   2007年12月3日~9日:撰寫報告
   2007年12月10日~13日:核對報告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2007年12月29日~31日:設計問卷
2008年1月2日~4日:問卷測試(老師&學生)
2008年1月5日~11日:問卷調查
   2008年1月14日~17日:訪問老師
2008年1月19日~20日:訪問專家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2008年1月31日~2月2日:問卷分析
2008年2月3日~5日:訪問結果分析
2008年2月16日~23日:撰寫報告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2008年3月1日~8日:商討
2008年3月10日~22日:總結及建議

分工:
資料搜集:蘇映婷、周春憶、邱帶賢
資料整理:蘇映婷、周春憶、邱帶賢
資料分析:蘇映婷、周春憶、邱帶賢
問卷設計:李玉愛、李惠芳、施森森
問卷調查:全組組員
訪問:全組組員
問卷分析:李惠芳、施森森
訪問結果分析:李惠芳、施森森
撰寫報告:全組組員
核對報告:李玉愛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

1. 澳門:A地區(工業區、住宅區)
B人(遊客、學生、本地居民)
2. 全球:A地區(污染最嚴重國家和污染較少的國家)

名詞解釋:
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層上的一種物理特性 。假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這溫度上的差別是由於一類名為溫室氣體所引致,這些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而影響到地球整 體的能量平
衡。 地面和大氣層在整體上吸收太陽輻射後能平衡於釋放紅外線輻射到太空外 。但受到溫室氣體的 影響,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份量多過它釋放出到太空外,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由 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天文台(2007年11月07日)

酸雨:顧名思義,雨是酸的。其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沈降」,它可分為「濕沈降」與「乾沈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在化學上定義水之pH(酸鹼)值等於七為中性,小於則是酸性。酸雨(2007年11月07日)

臭氧層:臭氧(O3)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略帶有淡藍色的氣體,在大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 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 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 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Stratosphere),在平流層 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臭氧層(Ozone Layer),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 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環保生活資訊網(2007年11月07日)




文獻參考:
互聯網:
化學&環保 (2007年11月07日)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emistry/tp_sc/surround/default.htm

中國網(2007年11月07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uanjing/418725.htm

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天文台(2007年11月07日)
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_grnhse.htm

酸雨
http://content.edu.tw/junior/bio/tc_wc/textbook/ch12/supply12-2-2.htm

環保生活資訊網
http://gaia.org.tw

參考書:
書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面臨的挑戰
著作: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印刷:商務印書館
印刷年份:2005
頁數:第一頁

<從珠三角的環境問題看澳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組長︰朱妙連
組員︰馮泳雅 何小欣 施曉芳 葉滿楠 劉靜
<從珠三角的環境問題看澳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章 緖論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

20世紀80年代,繼深圳、珠海市設立經濟特區後,珠江三角洲也被確定為經濟開放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珠三角地區無論是經濟實力、經濟運行機制、人民 生活水平與改革開放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一個現代化的城 市群。在2000年,珠三角的GDP總值已達到7,378.58億元,佔全省的67%,佔全國的7%。珠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華南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也是中國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上升,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改善。然而,我們生活的城市——澳門,由於旅遊博彩業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各項公共工程和私人項目遍地開花,加上各種大型車輛在市區行駛,機動車數量已突破十六萬輛,人口不斷上升,經濟亦取得輝煌成果,但是在繁榮的背後卻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水資源方面,水質性缺水正威脅著珠三角的城市的水源;廢水處理方面,工業污水處理尚不高,僅達77%,城市生活污水總量已超過工業廢水,年排放量達11億多噸,而處理率僅達17.5%;大氣質量方面,大多數城市的降塵量超過每月每平方公里8噸的標準,佔全省火電73%的火電廠群年排放二氧化硫達130萬噸,相當於全省總排放量的一半,酸性氣體的大量排放,致使一些城市每下兩場雨,其中有一場就是酸雨。這些環境污染問題日積月累,生態問題日益突現,如果我們再輕視這些問題,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將會危及珠三角的可持續發展。


研究動機

由於珠三角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而澳門與珠三角的地域聯繫十分鄰近,經貿合作也越來越緊密,珠三角的環境污染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找出這些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作出一些調查工作,看看珠三角和澳門的市民對居住地的環境關注及兩地區之間做了些甚麼補救的工作,珠三角的環境如果再破壞下去的話,那我們的資源終會被耗盡,所以,我們想透過這份報告,希望政府提出一些配套措施來改善環境。從而我們也要付出一分力,也想珠三角一起跨境合作,那麼環境才得以保救。


(二)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目的是希望透過這個研究報告,找出現在珠三角地區發展所衍生出的環境問題,而影響及澳門,從而想加深人們對澳門環境問題的認識和關注。現時澳門不斷填海,對澳門的環境造成直接的打擊,指出政府配套不足,而想引起政府的關注,希望政府實施政策來解決,也希望人們一起攜手合作來出一分力。

研究問題

(1)珠三角的環境污染有哪些?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2)近幾年珠三角污染問題的上升程度如何?
(3)近幾年珠三角政府已經做了哪些預防和治理工作? 現在正在做著什麼?
(4)哪些環境問題已經解決了?怎樣解決的? 還有什麼問題?
(5)這些沒有解決的問題的癥結在哪里? 關鍵是什麼?
(6)澳門自身又有些甚麼環境問題?而珠三角的環境問題如何影響澳門的生態環境?
(7)珠三角與澳門雙方為環境問題有哪些合作或簽訂了哪些協議?
(8)澳門政府做了哪些工作(如施政報告)有關於可持續發展?澳門市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足不足夠?
(9)如果按照澳門現時的發展情況來看,澳門的資源、環境能否滿足後代人的需求(即可持續發展)?
(10)我們從這份研究報告得出了哪些結論? 我們從這結論中可以作出哪些建議、意見?
(三)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

首先,我們會從各方面搜集資料,如從環境雜誌、各大報章、互聯網、和書籍等等的途徑去查找研究報告所需要的數據,還會訪問一些有關這方面的專家和老師。整理資料之後,待我們對主題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我們還會設計一份問卷,利用這份問卷進行街頭訪問,藉以收集巿民對珠三角環境問題的認識。除此之外,為了更廣泛地搜集資料,我們還會利用互聯網之便去收集人們的意見,以求擴大訪問對象的範圍。接著,我們會統計問卷中的數據,再而詳細討論,得出結論,給予意見。

研究步驟

2007年11月15日至11月23日
朱妙連
校對資料、報告排版、張貼網上
馮泳雅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施曉芳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何小欣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葉滿楠
搜集資料
劉靜
搜集資料

2007年12月5日至12月18日
朱妙連
校對資料、報告排版、張貼網上
馮泳雅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施曉芳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何小欣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葉滿楠
搜集資料
劉靜
搜集資料

2008年1月8日至1月31日
朱妙連
校對資料、報告排版、張貼網上
馮泳雅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施曉芳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何小欣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葉滿楠
搜集資料
劉靜
搜集資料

2008年2月2日至2月28日
朱妙連
校對資料、報告排版、張貼網上
馮泳雅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施曉芳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何小欣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葉滿楠
搜集資料
劉靜
搜集資料

2008年3月6日至3月31日
朱妙連
校對資料、報告排版、張貼網上
馮泳雅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施曉芳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何小欣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葉滿楠
搜集資料
劉靜
搜集資料


(四)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

藉著珠三角其他地區的環境資料,從而研究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如何,而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是珠三角一帶的城市和澳門的居民,希望透過問卷,從而得出他們對珠三角環境污染如何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素質有否下降,最後,調查他們對可持續發展的了解。

名詞解釋︰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包括廣東省惠州、深圳、東莞、廣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門、肇慶九個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南部的經濟和金融中心。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五)參考資料

黃sir, 12B第一組技術遇到問題!

我地戈組份研究報告有表格ge關係,假如擺落黎個blog度,個表格框就會唔見左,d格式仲會走哂樣,所以我仲未擺上去個blog度a,不過就send左落您個e-mail度! 關於技術上ge問題,請指教!

12b第三組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相互關係 ---從四個城市發展階段分析

組長:劉美雯(23)
組員:張靜(5)、洪靜而(13)、林春虹(20)、劉穩儀(24)、廖婷婷(2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在的澳門不論土地面積、人口、經濟、環境等各方面都與昔日完全不同,所以我組將以本澳的經濟及環境作為主題,希望透過硏究本澳發展中的經濟對本澳環境的關係與影響,也希望本澳政府除注重發展經濟之餘,也要注重環境方面,在兩者之間盡可能取得平衡,而副標題就展敍了我組將會以甚麼方式去硏究,包括紐約,新德里,澳門,海南島,以四地的發展方向為經濟帶來甚麼,而為環境又帶來甚麼,這就是我們進行硏究的動機,而內容主要關於澳門的發展,經濟與環境各方面的一份全面性的硏究報告,主要針對澳門現時與將來的發展方向。

以下是四地的簡介資料與我組為甚麼要用這三地與澳門相比較:
紐約 ---> 新德里 ---> 澳門 ---> 海南島
紐約:
一、 現在的狀況
現在紐約市座落在一個擁有2200萬人口、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心臟地帶,是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國際級的經濟、金融、交通、藝術及傳媒中心,更被視為文明都市的代表。此外也由於聯合國總部設於該市,因此又被世人譽為「世界首都」。此外,紐約也是控制著全球經濟的金融中心,位於其市內的一條大街---華爾街就是一個對世界經濟有重大影響力的地方,常有人說:「華爾街咳嗽,全世界發燒。」,就是比喻華爾街對世界經濟的強大影響力。因以上種種原因,紐約被世人稱為「世界級城市」。(維基百科:紐約巿2007/11/15)
二、 為甚麼要選擇這個地方與澳門作相比較
因為紐約現在處於世界的尖端,而它的發展方向又與澳門的未來發展大致相同,所以我們要研究紐約過去,它為環境帶來甚麼,作為借鑑,作出一個明確的目標。

新德里:
一、 現在的狀況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印度北部,東依亞穆納河,東北緊連德裏舊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新德里是一座身披綠裝的花園城市,街道寬闊整齊,到處是花壇草地,它與世界上一些名都相比,毫不遜色。今天新德里早已是印度共和國的工商業中心。新德里作為首都的職能,許多方面都得到優先發展,因此新德里在印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維基百科:新德里2007/11/15)
二、 為甚麼要選擇這個地方與澳門作相比較
因為新德里是將要趨向尖端的城巿,但還是稍遜於紐約,而它所做的一舉一動都與正在發展的澳門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們研究它的發展方向,以免澳門重滔覆轍。

澳門:
一、 現在的狀況
澳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轄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位處珠江口以西,由澳門半島、氹仔、路環以及路氹城四個部份所組成。其中澳門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連接 (維基百科:澳門2007/11/15) 。而經濟方面,博彩業在澳門經濟中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而且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對澳門絕對是個寶貝,但對它的高增長的信號絕對要小心,因為它對外界因素依賴太大。回歸後中央政府放寬內地居民赴澳旅遊政策的背景下,社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但社會亦日益分化:貧富懸殊、外勞人數激增等問題仍沒有解決。(中國網2007/11/18)

海南島:
一、 現在的狀況
海南省是中國最南省份,面積3.4萬多平方公里。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等島嶼,海南島為中國第二大島。而經濟方面,海南省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海南島是中國熱帶作物基地,橡膠產量佔中國產量的60%以上。(海南 2007/11/20)
二、 為甚麼要選擇這個地方與澳門作相比較
因為海南島的發展方向和澳門大致相同,以它的環境保護方面也做得非常卓越,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趼究過程,從而學習它這一方面的優點。

以上四地都表著不同階般的發展形勢,透過硏究這四個地方,令澳門政府能得到明確的發展方向。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這份硏究報告,是為了澳門未來的經濟發展動向和加深本地居民對澳門環境進一步的了解。我組會以澳門為主,分別以三個具代表性的城巿而作出比較,亦會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取得更多數據,我組會根據各方面的資料,來作出對澳門未來的發展作出適當的建議。

問題
一、 城巿方面:紐約、新德里、澳門、海南島的經濟與環境的各方面
二、 調查(做問卷)
三、 全球問題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今次的研究報告,我們是採用問卷作為搜集第一手資料的工具。因為透過路人的訪問,就可以即時判別根據這些問卷資料而作出討論或指證。而我們今次的問卷調查,主要的對象是澳門本地人。因為澳門人由小就在澳門生活,目暏了澳門的轉變。所以,對於澳門所面臨的經濟狀況和環境問題都比較清楚。最後,根據問卷的數據,作出深入的分析,從而對證下藥,提出建議.除了採用問卷的方式來搜隻資料外,我們還會透過網上的資訊,書本上的知識、報章、雜誌等等的資料作為今次研究報告的參考。因為單憑問卷的數據並不是十分詳細,因些亦要配合額外的資料作為參考。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範圍:澳門人與四地(紐約、新德里、澳門、海南島)的發展
名詞解釋:
1. 發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
2. 環境:周圍的地方。
3. 經濟:經濟學上指關於社會物質生產的全部過程。
來源:當代漢語詞典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紐約巿 (2007/11/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紐約
2. 維基百科:新德里 (2007/11/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新德里
3. 維基百科:澳門 (2007/11/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澳門
4. 中國網:澳門讓世人矚目 (2007/11/18) http://www.china.com.cn/

12B6 港澳兩地由漁村時代到當代發展比較 (緒論)

港澳兩地由漁村時代到當代發展比較
緒論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同是以漁村為根基發展的香港與澳門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以前共同各是英國與葡國的殖民地,而現在已是回歸祖國成為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兩者在相同的起跑點上各自經歷過許多不同的變化,現在澳人治澳,港人治港,時至今日香港與澳門以各自的發展模式,成為國際知名都市,從無名漁村演變成國際知名都市。雖然澳門與香港發展背境相若,但相比之下。香港這顆珍珠是較早被擦亮了,早己被喻為東方之珠。現今香港發展的經濟體系便就是以金融業及服務業聞名的,而澳門則只是從前幾年才急劇的發展,就能追上「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前者比後者的發展遲來了不下數十年。但現在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一片闊天空,香港是世界金融業的代表者之一,又喻為購物天堂,而澳門也不甘示弱,同被喻為東方拉斯維加斯。旅遊勝地.兩者都是從小漁村,經過數十個仲夏,搖身一變成了國際上的兩顆巨星。為何澳門能如此急劇的發展?香港又是以那些有利的條件比澳門早起步?為何兩地發展背境相同,但卻走向兩個完成不同的經濟體系呢?發展當中的變化又為兩地帶來甚麼影響呢?.. ..當中的差異變化使我們對於兩地的發展感到興趣,並且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保護文化及自然環境,是一個十分值得深入思考的議題。這些正是引起我們研究這個題目的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我們研究這個主題目的是為了讓大眾了解澳門與香港這兩個歷史經驗相似,并且又是中國的唯一兩個特區,兩岸在發展時的速度、人口增長變化、經濟狀況等各方面有什麼不同,例如香港現在已發展成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港幣亦隨即成為國際貨幣,相反澳門不斷發展賭業,經濟有明顯起飛,但是澳門幣卻只規限於澳門使用,在這兩方面已經有很大的差異。同時,亦形成青少年價值觀及社會態度認識的相互關係。希望研究的作用是令港澳人士更了解兩地間發展到現今的優缺點,以及將來兩地發展的方向,並且研究怎樣在發展中與保育得到平衡,希望能從中取長補短,以便日後兩地合作、交流及旅遊方面有所改進。


研究問題
我們組會從港澳從漁村時代至當代發展的去向與發展中時整體的轉變從而探討、研究兩地在發展當中所發生、遇到的問題。分別會從幾個方面具體地在報告中深入地介紹。研究的問題分別包括﹕

土地方面---先從兩地分別受到不同的土地規限而導致兩地所發展的方向不同而作出介紹,並在發展中對地形所造成的各種改變。

人口方面---了解兩地發展方向不同,從而探討兩地對各種人口不同的需求和兩地人口的對比。

交通方面---以兩地在發展中所造成的土地、人口變化的大前題,對比及分析兩地的交通聯繫、模式及問題。

經濟方面---分析兩地的經濟體系為何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並比較出在發展當中的相異之處及發展趨勢。

環境污染方面---最後會因應兩地各種不同的發展,分別搜集兩地各方面的污染及保育各政策來作出比較。

我們會以上面五個方面作出研究和介紹,順序因應不同的條件所令到兩地各自有不同的發展而作出比較以及以現在的條件從而研究兩地將來的發展及在發展中怎樣與保育得到平衡。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在資料收集時主要採用以下幾個方法及途徑:
1.網上搜集資料:最快捷和最方便的方法。
2.圖書館:因網上資料有出錯的可能,所以當對資料存在疑惑時,就需要到找尋書籍去確定它的真假性。
3.問卷調查:可以取得第1手的資料,經過收集市民寶貴的意見後,從而了解到一般大眾對因發展所造成的改變的意見及對於將來兩地發展的看法。
4.詢問相關知識人士:可以透過他們的專業的知識,為我們提供寶貴的意見及幫助我們解決疑問和取得可靠資料。

研究步驟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這個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研究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地區,會由地形,人口,經濟,交通,環境五個方面去探討兩地因發展而造成的改變,從而作出比較而至當代及將來。在問卷調查方面,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港澳兩地的居民,年齡層為15歲至25歲,因為這個年齡層的人正正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的想法和行為是最能夠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並且更加希望加深青少年對於兩地發展的認識,所以選擇了這個年齡層的人士作為這次此問卷調查的調查對象。


名詞解釋(後加)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未解決!

黃老師,您說每一節的字數控制在1000字以下,這是沒錯的吧?因為我聽某一些同學說第一章的字數才是1000字,究竟是怎樣呢?疑惑中……

另外︰題目投票尚未有我組的題目呢!

緊急!SOS!

黃老師,我想知道研究步驟要不要把下幾期的日程安排好呢?應該不用吧?因為我們沒有可能會知道哪一天一定會完成些什麼。我們是不是只要把各組員大概負責的工作列出就可以了吧?Thanks!

Excuse me!

黃老師,我們還想知道澳門除了黃就順先生外,還有沒有其他專家呢?另外,在學校我們可以問哪幾位老師呢?或者說哪一位老師對這一方面較有認識呢?Thanks!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大件事啊……快d睇下

亞sir,我想問下你︰
題目︰<從珠三角的環境問題看澳門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想問︰澳門有沒有一個機構可以提供一些具可信性同即時性的資料?如果有,我們可以去哪裡找?或者,有什麼書或人,我們是可以去問和查詢的?That's all and Thanks!!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黃sir, 我唔知資料來源幾時擺?

我想問:資料來源係咪係完成左五章之後先擺上去?

黃sir, 我係第一章第四節遇到問題

我想問: 1.研究範圍係咪即係要答研究對象(人)同研究地點a?
2.名詞解釋d生字駛唔駛係第一章度解釋埋架?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黃SIR,有問題""

黃SIR,,
我想問關於「第一章--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無問題...
但係名詞解釋方面""因為其實我地都未決定份報告到底會引用邊一啲名詞
所以唔知係呢一節入面應該要寫啲乜野??..]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黃SIR 我有野問

我地個題目依家係"從澳門角度看全球三大危機",但係三大危機可以指好多方面,例如經濟三大危機,所以我地想將題目改成"從澳門角度看全球環境三大危機",得唔得呀??

黃Sir,我有個請求

你可唔可以將第三、第四、第五次交報告的時間告訴我啊?因為我們想因應返個時間去設計個行程表,可唔可以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黃sir,我都有問題問呀???

我想問背景是甚麼,是關於那方面的背景?報告?內容?
還有動機和目的有甚麼分別???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小通知

各位組長
第一階段的報告,二十三日前請刊出,另外,在刊出於本版的同時,請同時E-Mail我一份word 檔
riowong005@gmail.com

黃sir, 係緒論入面需唔需要寫野?

我知道我地要為第一章ge每一節加入相關ge內容,但係我想知,我地需唔需要係緒論入面加少少文字,然後先開始寫入第一節ge內容架?

黃sir, 我地想問吓您意見

我地組ge專題研究報告題目係"冰川溶化使海拔地區面臨被淹沒的危機", 我地唔知用呢個做題目好唔好, 唔知您可唔可以俾D意見我地呢?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黃sir,有問題

我想問問卷調查哥一部分.如果我用兩地既問卷調查去做比較,咁兩地既調查方式係咪一定要一樣架??
即係比如我訪問兩地既人數係一樣既,但係訪問既方式就唔同..
例如一個係係網上調查既.一個就係問卷調查,然後再將兩個結果做比較..咁得唔得呀??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黃sir,我有嘢問

黃sir:
我想問在11月23日前所交的撰寫研究報告第一章中,除了要有緒論中的四節外,那分工表要不要一起交?

12A1高美士同學對全球水資源缺乏與生活關係的研究

專題研究報告題目:高美士同學對全球水資源缺乏與生活關係的研究
組長:韋比度(23)
組員:張志忠(4),高京陽(11),溫偉明(25)!!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組長的作用

  過去同學都會將做報告集中在其中一位負責任的同學身上,但研究報告則極度需要分工合作,否則效果未必會好。
  因此,我認為,組長應「盡量避免」直接參與搜集資料、打字、問卷調查分析等的具體工作。而應由你指揮各組員分工合作,請謹記,組長的作用:
1. 領導研究的開展
2. 分工、協調、監督(其中,監督是十分十分重要的!)
3. 初稿完成後,負責統稿校對
4. 給了組員修改意見
5. 定稿

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親力親為。

研究計劃(IMPORTANT!)

上文曾提到一份研究報告大致的數個部份,一般而言,第一、二、三章則為「研究計劃」。

請同學於指定時間內,完成下列三章 :
第一章、緒論(11月23日前)
(此部份可分工,各組員分別負責其中一節,並由組長統稿。)
第二章、文獻探討(12月18日前)
(此部份可按組員人數,各自負責其中一節,並由組長統稿。)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1月2日前)

研究報告的架構

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大致可分為以下部份: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名詞釋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文獻資料(一) “自定分節標題”
第二節、文獻資料(二) “自定分節標題”
第三節、文獻資料(三) “自定分節標題”
第四節、文獻資料(四) “自定分節標題”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研究架構
第二節、研究對象
第三節、研究過程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研究結果
第二節、研究分析
第三節、綜合討論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建議
第三節、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12B2從珠江三角洲的環境問題看澳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專題研究報告題目:從珠江三角洲的環境問題看澳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組長︰朱妙連(8)
組員︰馮泳雅(10) 何小欣(12) 葉滿楠(18) 劉靜(22) 施曉芳(31)

12B1冰川溶化使低海拔地區面臨被淹沒的危機

專題研究報告題目: 冰川溶化使低海拔地區面臨被淹沒的危機
組長: 周麗珍 (4)
組員: 陳文婷 (2)何雅欣 (11)楊芳顏 (17)黎欣宜 (19)李曉珊 (25)

12B4從澳門放眼到世界--由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引申至可持續發展

專題研究報告題目:從澳門放眼到世界--由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引申至可持續發展
組長:洪婉華 (15)
組員:洪培華 (14)林錦聰 (21)張偉傑 (30)王秋玲 (35)黃遠紅 (37)

題目

已確定題目之組別如下, 請未有張貼題目之組別盡快於這一兩天內完成, 感謝 !
12A.....................
高中三文組對「全球暖化」如何影響自然生態的研究報告 (劉燕燕)
中國民旅服裝的文化認識 (朱潔霞)
高中三文組導致「全球暖化」的成因及其後果的研究報告 (林嘉恩)
大眾對「全球非再生能源短缺」的認知 (盤嘉敏)
高美士同學對全球水資源缺乏與生活關係的研究(韋比度
未上載(陳嘉盛)
12B.....................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相互關係---從四個城巿的發展階段分析 劉美雯
港澳兩地由漁村時代到當代發展比較 區雁華
澳門角度看全球三大危機 (李玉愛)
從澳門放眼到世界-由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引申至可持續發展 (洪婉華)
冰川溶化使低海拔地區面臨被淹沒的危機 (周麗珍)
從珠江三角洲的環境問題看澳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組長(朱妙連)

12A2 高中三文組對「全球暖化」如何影響自然生態的研究報告

高中三文組對「全球暖化」如何影響自然生態的研究報告
組長:劉燕燕 (14)
組員:陳于文 (2)詹倩如(5)劉嘉欣(16)盧美玉(20)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12A3中國民旅服裝的文化認識

研究題目:中國民旅服裝的文化認識
組長:吳桐麗 (21)
組員:朱潔霞 (6)陳靜嫻(7)李翠雲 (17)黃慧儀 (27)

12B5 從澳門角度看全球三大危機

專題研究報告的名稱:從澳門角度看全球三大危機
組別:第五組
組長:李玉愛-Yoko(26)
組員:周春憶(3)邱帶賢(16)李惠芳(27)施森森(32)蘚映婷(33)

12A6 高中三文組導致「全球暖化」的成因及其後果的研究報告

12A
專題研究報告的名稱:高中三文組導致「全球暖化」的成因及其後果的研究報告
第三組組長:林嘉恩(12)
組員:潘穎思(10)林季瑩(13)梁家榮(18)吳惠霞(22)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12A4 大眾對「全球非再生能源短缺」的認知

組長:盤嘉敏 (24)
組員:劉詩恩 (16)、梁珊珊 (19)、Raymond(28)
研究題目:大眾對「全球非再生能源短缺」的認知

「轉載」全球暖化威脅珠三角經濟

轉載自:http://hk.news.yahoo.com/071105/60/2iw82.html (取自2007.11.6)
全球暖化威脅珠三角經濟 
記者 張建業 (星島) 11月 06日 星期二 05:30AM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 全球暖化危機逼在眉睫,未來五十年廣東沿海水位將上升三十厘米,將對經濟造成嚴重損失。環保團體訪問了十三個本港及外國商會,當中有六個商會指,港府現時未有採取足夠措施對抗暖化問題,擔心未來氣候問題會進一步威脅企業在本港以及珠三角的投資及生產設施,要求港府盡快定出針對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以及全面的減排政策,以回應有關問題。

粵沿海水位升30厘米
  綠色和平上月以問卷訪問包括香港工業總會、香港總商會、香港英商會、新加坡商會、德國工商總會及瑞典商會等十三個本港主要商會,了解他們對本港對抗全球暖化政策的意見。
  大部分商會認為,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影響,將威脅企業在本港和珠三角地區的業務和生產設施,而政府政策是對抗暖化的最主要關鍵,但有六個商會指,港府現時未有採取足夠措施應對這項危機,包括未有評估暖化對區內經濟及民生影響,亦遲遲未有制定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和全面性的減排政策。

12B6 港澳兩地由漁村時代到當代發展比較

專題研究報告的名稱:港澳兩地由漁村時代到當代發展比較
組別:第六組
組長:區雁華(1)
組員:徐美娟(7)朱詩娜(9)呂麗麗(29) 譚加華(34)黃培榮(36)

12B3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相互關係---從四個城巿的發展階段分析

專題研究報告的名稱: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相互關係---從四個城巿的發展階段分析
組別:第三組
組長:劉美雯(23)
組員:張 靜(5)洪靜而(13)林春虹(20)劉穩儀(24)廖婷婷(28)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有關研究報告之格式


各位同學,研究報告內容固之重要,但格式,尤其是引用方式更是反映了研究報告價值的重要參考,以下引述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林天祐所長有關APA格式之陳述,具體格式已連結於右側連結欄,或: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pa5edition.doc
有需要的同學可下載參考。

黃SIR 於南京玄武湖畔

"在撰寫研究報告時﹐必須遵守一定的學術性的寫作格式。在教育方面﹐國內外學者在撰寫文章時﹐絕大多數以APA格式及Chicago格式為圭臬。本文僅介紹APA格式﹐對於Chicago格式有興趣的獨者﹐可自行參閱該手冊﹕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14th ed.). Chicago: Author.所謂APA格式是指美國心理協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所出版的出版手冊 (Publication Manual) 中﹐有關投稿該協會旗下所屬二十九種期刊(目前為二十七種)時必須遵守的規定而言。該手冊詳細規定文稿的架構﹑文字﹑圖表﹑數字﹑符號…等的格式﹐通稱為APA格式(APA style),相關領域的期刊、大學報告、學位論文也常參考其格式,做為要求投稿者及研究生之依據。(林天祐,2006:1)"

參考文獻
林天祐(2006)。認識APA格式。2007年11月4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pa5edition.doc


請各位同學用真實姓名, 以便管理


請各位同學用真實姓名, 以便管理
你們可以在 修改 功能中更改

黃sir, 於南京